德國印象之3——2015柏林—德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年會暨國際論壇
來德國三個月,期間的***后一站--柏林2015全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年會暨國際論壇如約而至,早在2個月之前在國家衛(wèi)計委何鴻鈞老師與bootz教授的努力下,我們就已注冊準備參會了,會議時間是5月13到5月16日。
為了避免剛來德國時由于道路不熟悉,結果***天上班就遲到的尷尬局面,我們5月12日就出發(fā)了,當天下午感到柏林,安排好住處后,前往開會地點探路,出來時天氣有點小雨,可當我們下了火車時天空狂風驟雨,在暴雨的洗禮中我們感到了開會地點----Estrel Convention Center Berlin,熟悉路況后安全返回。
意外驚喜之一
5月13日上午11:30分我們來到會議注冊點作為國際參會者注冊。之前我們并不知道在大會開幕式前,bootz教授舉辦一個前臂皮瓣的臨床應用及微血管吻合技術培訓班,我們很意外,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接受Bootz教授的親自指教。
全班共10個人,每人配一臺蔡司顯微鏡和一套顯微血管吻合器械和一條血管,Stephen告訴我是從豬腿上取的。顯微血管吻合技術無論對器械還是操作者的技術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而且還需要一定的手術技巧,由于平時看過多次這樣的手術,所以我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血管的端端吻合和端側吻合,并得到了教授的表揚,我自己覺得也很滿意,于是趕緊照相以作紀念。
意外驚喜之二
走出培訓班,來到會議中心大堂,大會開幕式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忽然從大廳門口看到一個熟悉的面孔,正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高志強主任,我急忙走向前,跟高主任握手并自我介紹,之后有關人員(嚴莉莉)告訴我,此次大會收到德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xié)會邀請,由協(xié)和醫(yī)院高志強主任、北京301醫(yī)院楊士寧主任、北大人民醫(yī)院余力生主任等一行將組團前來參會,期間還有一個中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論壇進行中德專業(yè)交流。我們很幸運的被邀請參加了這個論壇,德方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xié)會主席N. Stasche教授及K.h?rman教授作簡短介紹后,高志強主任就中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xié)會的歷史及前期工作做了回顧,之后又做了關于咽旁副神經(jīng)節(jié)瘤的專題報告,慕尼黑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穆勒教授對中德之間的交往做了積極的肯定,感到非常高興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中德人員的互訪及人員交流包括短期或長期的;上海和睦家醫(y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德國Dr. Jeanette Burkschat女士對她在上海的醫(yī)療經(jīng)歷及中德之間的醫(yī)療差別做了介紹;香港C.A.van Hasselt教授對在中德交流工作做了發(fā)言,大家對雙方的工作給予高度肯定,高志強教授邀請德國同仁參加明年在杭州舉行的我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年會,N.Stasche教授欣然接受了邀請。會后大家合影留念。
意外驚喜之三
大會期間偶然得到一本關于呼吸睡眠疾病方面的書,而此書的作者正是中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xié)會理事長、海德堡大學曼海姆醫(yī)學睡眠中心主任卡爾.霍曼教授,我前一段時間曾在霍曼教授那里進行短期學習,并對教授對耳鼻咽喉事業(yè)的貢獻及個人魅力有很深的印象。借此交流時機,我特請霍曼教授為此書做了簽名和留影紀念。
意外驚喜之四
大會開幕式于5月13日下午4點正式開始,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的開幕式是從音樂開始的,或者說是從音樂開始到音樂結束的,整體下來像是聽了一場交響音樂會。大會主席臺上自始至終都有一個小型的交響音樂隊在臺上。
實際上開幕式有三部分組成:音樂(每一環(huán)節(jié)之后都會有一段交響樂)、頒獎、大會主題演講(關于哲學與醫(yī)學的思考)
***先,大會在交響樂中開始,大會主席、現(xiàn)任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協(xié)會主委Werner Hosemann教授做發(fā)言,實際上這一部分更像是一個頒獎儀式,大會對在過去一年中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各個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進行表彰并頒獎,包括學術成就、臨床研究,實驗研究等等,其中有專家、教授,有年輕的醫(yī)生;有一線的臨床醫(yī)生,也有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覆蓋面比較全。之后就是精彩的關于醫(yī)學與哲學命題的演講,其中講到了醫(yī)學質疑的問題,醫(yī)學與社會等有關問題。***后開幕式在交響樂中結束。這種形式的開幕式讓我感到了濃重的文化氛圍和德國人對待醫(yī)學的不同理解。
在開幕式后的晚宴上,可謂是高朋滿座,來自全德國各地的耳鼻喉各個專業(yè)的精英們以及被邀請的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典、丹麥、香港等世界各地的耳鼻喉專家齊聚一堂,互相交流,我們夾雜在人群中,跟自己熟悉的或見過面的朋友交談,期間還同高志強主任、余力生主任、楊士寧主任及Bootz教授、N.Stasche教授、霍曼教授合影留念。
在國際論壇上我看到了來自上海的吳浩教授,他做了關于耳聾基因數(shù)據(jù)庫方面的演講,受到了同行的好評。
在以后的幾天,根據(jù)專業(yè)不同進行分會場交流,還有e-post形式、書面交流多種途徑展示投稿人的內(nèi)容,整體上此次大會人數(shù)多、規(guī)模大、內(nèi)容豐富,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德國人的用心以及對待學術的嚴謹與探索。
文:耳鼻咽喉二科 馬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