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明道集義 養(yǎng)浩然之氣
“氣”分兩種,一種是物質之氣,如空氣、霧氣,是客觀存在;一種指人的精神狀態(tài),如勇氣、神氣,是精神境界?!昂迫恢畾狻敝富谌媪私庖环N義理,對之有確信的基礎之上(明道),通過不斷地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集義),而慢慢養(yǎng)成的一種精神狀態(tài)、一種精神境界。
“浩然之氣”是源自我們內心的理性驅動,在長期的客觀實踐中積累養(yǎng)成,***終表現于外的一種很高的精神境界,一種很高的精神生活。
紅塵滾滾、名利紛爭,信仰缺失、隨波逐流,在歷史的長河中,個體之于社會,之于世界如此渺??;十月懷胎、寒窗苦讀,播種收獲、直面因果,個體對于我們自身來說又是全部的生活。雖然不管是隨波逐流還是標新立異,我們終將被無情的歷史長河所淹沒,但我相信,我們還是想在有限的時空里活出更加精彩的自我。如果我沒有說錯,我們就來共同探討,相信會有更大的收獲。
我們應該遵循我們內心的聲音,這樣我們的心身才不會被強迫。內心應該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不被物右,不被物左。這種力量來源于我們對一種義理的全面了解,從而產生的確信,也就是“明道”后產生的結果?!懊鞯馈?,簡而言之就是明白道理,弄清為什么,心中所持何物?身外所事何故?雖只言片語,卻深邃幽黯,不能信手拈來,而需不斷地切磋琢磨。
“明道”之后,就可計有心生,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情,不會自以心為形役而惆悵獨悲,長此以往也就是“集義”?!凹x”需要堅持不懈,并在“明道”后遵從自己內心的“道”,否則拘于外界,“不著不查”或“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盡心上》),則背矣。如果“明道”而不“集義”,則是所謂“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論語.衛(wèi)靈公》)
由此看來,“明道”和“集義”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明道之后,集義即久,浩然之氣,不待勉強,自然而然生出,所謂“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中國哲學史新編》),即這是在遵從自己心中的道,長時間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事而慢慢養(yǎng)成的習慣(并不是從外界找來一個標準,強迫自己遵守),浩然之氣便油然而生。
浩然之氣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精神境界,這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詞匯,也是我們中國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精神(《中國哲學史新編》)。我們要弘揚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哲學的角度就要***先理清前提,然后劃清界線,即通過理性的辨析,找到我們民族較之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的、本質的區(qū)別,特別是***大的優(yōu)點,然后發(fā)揚光大?!昂迫恢畾狻钡木窬辰鐭o疑是我們民族優(yōu)點的體現之一。
所以,“習明道集義,養(yǎng)浩然之氣”便不單是個人的修為,也成了我們社會的修為,其意義非常深遠。
文:張朝軍